明治時代,有一個女孩,從瀑布上跳下去自殺,遺書上寫著,
我不是厭世,也絕非失意,而是為了自己像花一樣的青春,
不知如何是好,那就像花一樣地飛揚去吧!
那時,好多年輕的人,都被這個少女的死,和她的遺書振奮起來。
那時,也正是明治維新,熱情燃燒的時代呀……
(引自
〈悲情城市〉)
在花一樣的青春時期,我始終保留了這個簽名檔,因為我想要成為那樣一個熱情燃燒的女子,而今我越發肯定的是,我往往選擇自我犧牲、為他人而活,也唯有為他人而活時才讓我更顯光彩。因此,Once in a Moment:Feel my best,正是那樣點點滴滴累積在回憶中的時刻。
付諸實踐--最美好的時刻
圖 尖石國中的課輔老師們教育訓練的務農課程
研究所時期,投入最久的工作是至善基金會的尖石課輔,結識了一群新竹的熱血大專青年,大夥兒每個禮拜到尖石國中兩次擔任課輔老師,路途顛簸辛苦,但尖石山區遠離塵囂卻讓人瞭解了另一個世界,夏季初至,夜晚澄澈的繁星與螢火點點,讓我常常感動不已,那種脫塵的體驗讓我「Feel My Best」。
圖 鎮西堡部落常見的民居形式
學生們多半住在後山,物質條件並不豐裕,教育水平也不比鄉鎮地區的孩子,更是好動不受管教的年紀,加諸家長忙碌於生活所需,無暇顧及小朋友的需要,全然依賴老師們的輔導,要以一己之力,補救社會與家庭的缺乏,責任的繁重與小朋友的不合作常常讓人頭痛不已。
圖 我和我的親密戰友們
即便如此,在苦心努力嘗試之後,加上夥伴們的鼓勵支持,還是能夠獲得小朋友的回饋,夥伴們說:「你就像個媽媽一樣。」若能夠彌補媽媽缺席的位置,固然讓我瞭解投入有所報償,但現在就成為國中生的媽媽倒是讓人哭笑不得。
圖 小卡車逡巡山路之間,迎風而立的自信
我所照顧的小朋友親口告訴我:「以前我不喜歡來學校,但是現在喜歡來上課了。」基金會社工也屢屢肯定在我的帶領之下,小朋友有了顯著的成長與改變。我仍然常常思考著這些泰雅族的小朋友的未來在哪裡?在全台最高學府的時候,我已經很清楚地認知到,在資本主義制度下教育是提供弱勢階級生命機會僅存的方法,但是教育對於這些小朋友們卻是如此困難,能夠讓他們切實地喜歡上學、基本能力進步,似乎已經慢慢地轉變了他們的未來,發現到我所能夠發揮的真實的影響力也讓我「Feel My Best」。
這一年來,我同時參與了公益2.0微型創業的追蹤報導,儘管我報導的創業個案的創業過程充滿艱辛,我也無能提供什麼實質的幫助,但是能夠作為一個盡職的傾聽者,讓不被社會聽見的聲音獲得出口,並且運用我的創作提昇報導對象的能見度,讓社會大眾可以關心這樣辛苦向上的弱勢階層,在這半年的報導過程中,報導對象的信賴、小朋友燦爛的笑容與讀者們關心的迴響,再三讓我「Feel My Best」!
圖 報導對象小朋友的鼓勵手勢
學術的醍醐味--最美好的時刻
作為半個社會學家,我的原初提問總是圍繞著社會如何可能以及改變社會的可能,即便在近兩年的研究所生涯中迷惑於各種現象的選擇,始終不變的仍是希望尋找改變社會的可能,因此我參與至善基金會的課輔志工專案、擔任公益2.0的熱血報導人,因為我理想中的社會學家,在實踐與研究之間,應該經由社會介入的形式取得平衡。那麼作為一個關心社會如何可能的研究者,在哪個時刻才能夠「Feel My Best」?學問的醍醐味固然存在於書本之間,但社會現象的觸動同樣舉足輕重,那麼社會如何可能存在於什麼樣的社會事實之中呢?
在人類學與社會學對社區研究的傳統脈絡裡,宗教無疑是一種社會凝聚的力量,儘管或許有人會質疑這種傳統的凝聚力量在現代社會中是否已經相當程度地被削弱了,然而對於關懷西方個人主義對當代台灣社會產生的衝擊而企圖找到重建社會凝聚方式的研究者來說,檢視既有社會凝聚力量的殘存效力甚至加以轉化或者創發嶄新凝聚方式與民主機制這兩種路徑都是相當重要的。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宗教這種傳統的凝聚力是十分值得關注的對象,而其具體表現則見諸於各種展演形式,儀式作為宗教生活的複雜形式,雖然不免是脫離日常生活的狀態,卻一向也是最能清楚觀察到這些凝聚力之處。
圖 2009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返程途中
作為一個北港人,受到在地化的宗教薰陶,來到新竹自然得要關注百年歷史的白沙屯-北港徒步進香,即便並非媽祖的信徒,但同樣處於媽祖信仰圈內,這種跨越半個台灣島的宗教儀式是相當具有吸引力的,更遑論針對白沙屯的既有社區研究指出了一種複雜的、現存的社會關係,親身參與兩年的白沙屯徒步進香,各種感動自然不在話下,參與觀察的經驗確實指出了多層次的社會凝聚力量的涉入。尤其是在最後一天由通霄回宮的路途上,一早信眾們就沿路排成了長長的人龍等候鑽轎底,看著遠方綿延數公里的人龍,轎子穩健地由恭敬伏地的人龍上穿過,不斷加入的群眾一再延長了人龍,不論是作為一個研究者,抑或作為一個參與者,浸淫在那種集體的崇信精神中,又怎能不叫人「Feel My Best」呢?
跨界家庭--最美好的時刻
圖 我和我的貓兒子
作為深具批判與反思性格的半個社會學家的日常生活該是怎樣?傳統的家庭關係與家庭生活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當我選擇這條路而來到新竹,潛居於小小的古老社區之中,也無意間造就了我和貓貓們相遇的契機,就是因為人事時地的巧合,我和我的貓兒子Che相遇,而Che磨練我成為一個可以自豪地說是合格的母親,更讓我結識了其他的街貓,因而展開了一段貓中途的生涯,這樣的生活其實和人類的寄養家庭非常相似,即便沒有血緣關係,卻可以培養出良好的關係,希望孩子們能夠擁有美好的生命,貓中途的生活充滿各種辛酸與焦慮,這往往都不為外人道,因為在人與人的關係已經難以理解,又有多少人能與理解與其他生命之間牽絆的重量?然而,光是責任與愛心絕對無法支撐貓中途的腳步,能夠陪伴著我一路向前的,正是貓貓們找到幸福的時刻,當他們與能夠帶給他們未來幸福的家人相遇時,一次又一次讓我「Feel My Best」。
圖 貓女兒Herzen與貓兒子Che
讓貓貓們紛紛找到幸福的歸宿之際,Che也因緣際會地為自己找到了情同手足的同伴Herzen,原本只是中途貓的Herzen也就此成為家中的一員,看到Che與Herzen感情如此甜蜜,讓我也倍感幸福,這樣的日常情景,總是讓我「Feel My Best」,也讓我有動力持續地關心更多貓貓們的幸福。
影片 貓貓狗狗的午睡時光
我相信,即便人與貓是不同的物種,但所有生命的重量是相同的,所以我們可以成為相互支持、一起向前的家人,正如同常人以為水火不容的貓與狗,其實也可以親暱地同床共枕,這樣的關係是可以超越所謂的物種界線的。問題是,這是一個人權也未能落實的世界,又要如何讓動物權受到同樣的重視呢?
我的老師李丁讚發展了浮現理論,認為藉由建立相互平等的關係,才能夠進行真正民主的溝通對話,不論是人與人或人與其他物種之間都應該可以發展這樣的關係,不論所訴求的是公民權、人權或動物權,這都是相當遙遠的目標,而這種理想關係的實現,有賴一步步地逐步推進,正如社會學三大家Marx所企求的新世界一樣都難以達成,然而並非抵達終點才能「Feel The Best」,在歷史的動態進展中能夠藉由一點點的實踐不斷地增強這種可能性,也就能夠享受各種「Feel My Best」的時刻。
圖 孩子們溜滑梯的方向,是否展現出光明的路途?
如果你喜歡這篇文章,可以按下圖投票、拉票得大獎:
本文參與味全生技「Feel My Best分享我的故事」活動
活動網址:www.wbtc.com.tw/168club/event9805/index.asp
每個人都有一段精彩的故事記憶,
邀請你寫下生命中精彩的那一刻,
一起分享給大家 你......的故事
Feel My Best, Feel your best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