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我的人,都對我「一台車to整臺灣」的作風印象深刻,而且不是機車、汽車,而是難以和車友們比美的菜籃腳踏車。除了跟車隊上山下海累積了三千公里的里程數,他更是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論是爬上清大後山人社院的通學路,還是跨縣市的訪友行,20km以內的路程對我來說只是家常便飯。
不過自從膝蓋受傷以後,越來越怠惰而難以避免地變成了阿宅,此外,每逢刮風下雨,因為腳踏車騎乘不便也總是想要龜居在家(撐傘騎車有礙公共安全,雨衣又擔心捲入車輪),因此不免羨慕起機車的能動性了。不過,腳踏車作為我一貫的生活方式還是有很難以動搖的信念基礎,其中兩點是「環保」、「省錢」,想想腳踏車的低污染、低耗能,也不需要繳納牌照稅、燃料稅、(仰之彌高的)油錢,這可是傳統機車無法相比的。
但是,如果腳踏車已經不再適合我了,還有什麼可行的替代方案呢?我覺得電動機車的特質正介於人力傳動的自行車與傳統汽油機車之間。
圖 e-moving電氣二輪車(櫻粉紅)
而在臺灣致力發展綠能產業之後,電動機車的產業化更有明顯的進展,今年六月中華汽車推出自行開發的品牌GreenTrans,銷售電氣二輪車與電氣自行車,e-moving電氣二輪車可說是奠定了電動機車產業的里程碑。
得知電氣二輪車上市的消息,我很期待會是什麼樣的外型、效能、售價,雖然網路上已經有些消息披露,不過百聞不如一見,廣告詞寫得多動聽都不如親身體驗,所以就趁機去試乘體驗看看,可惜網站上雖然號稱有不少經銷商、服務中心,不過經過電話詢問的結果,以匯豐汽車合作體系為例,新竹縣市提供試乘服務的只有設置展示區的旗艦店--竹北店,據說新竹市好像只有一家機車行提供現車試乘,不免讓我懷疑是否主打台北市場,其他縣市總是不那麼便利。
確認竹北營業所(中華路340號)可以試乘之後,業務員陳冠男先生說除了晚上不開放試乘,早上九點以後都可以安排試乘,試乘時必須攜帶「駕照」,因為e-moving電氣二輪車在法律上屬於50cc輕型機車,所以駕駛人必須持有汽機車駕照才行,這也解答了我長久以來的困惑,原來電氣二輪車還是得掛綠牌受交通法規規範。
圖 非常女性化的櫻粉紅塗裝
圖 據說發售初期交車較慢,因為領排程序問題
預約到店以後,陳先生一直等候我的到來,因為我已經看過部份網路資料,所以陳先生就請我簽署試乘的契約書、暫時收取駕照,然後牽出粉紅色的試乘車、準備好安全帽,跟我作實車介紹,由於我自從考取駕照以後就沒再騎機車了,還麻煩陳先生詳細教我騎乘方式,想必對他造成不少麻煩>///<
一般最注重的功能都在把手上,所以陳先生也是從把手開始介紹,左把手的左側,由上而下依序為大燈、左右轉警示、喇叭、「自動倒車(R)」,右側則是「自動駐車架」。
自動倒車裝置跟自動駐車架是豪華型e-moving的最大賣點(精緻型就沒有囉~),自動倒車裝置可以讓車子自動後退,咸認在倒車的時候很好用,不過因為牽動這台車很容易,所以似乎反而不如傳統機車那麼有必要;自動駐車架可以控制車子正下方的駐車架自動上升、放下,就算人直接坐在上面也一樣滑順,這真的是讓每個人都叫好的功能。當我跟貓友J談起這兩個功能的時候,她直呼女生最需要這個了!
至於右把手,左側按鈕可以設定使用Eco或Speed定速模式,右側的Boost按鈕可以短暫加速,以應付爬坡需求。
不過特別的是,這台車有許多安全設定,插入鑰匙以後,必須要先調整到ACC將自動駐車架完全收起,然後才轉到ON,但在這時油門還是鎖定的,必須要先按下左煞車跟Boost按鈕取消鎖定,轉動把手才會開始向前走。
在液晶儀表板上,最顯眼的資訊是目前時速、電池電力、總里程數,右側正標示著ECO模式啟動,除了左右轉燈提示以外,左下角有開機時的電池偵測圖示,右下角有電力警示,當警示燈亮起時大約還能騎2-3公里。
車頭由左至右有置物欄、勾勾、鑰匙座、充電孔。
鑰匙座也暗藏開關,一旦停車拔出鑰匙,還可以關閉鑰匙孔(SHUT),直到利用車鑰匙尾端插入右上方凹槽後轉動才能打開(OPEN)鑰匙孔。不過我有些困惑,雖然聽說是磁石開關,可是我覺得還是靠扭轉打開暗鎖,並非磁感應就解除?那是不是磁性材質有什麼差別嗎?
仔細注意鑰匙座,上面有許多標示,不過這些標示似乎只是用貼紙貼上,而試乘車的貼紙已經有些脫落,這方面作工應該可以更細緻。
聽完陳先生的介紹後,因為實在太害怕在車水麻龍的中華路上一起步就發生車禍,所以再三確認好幾遍才終於緩慢起步。剛開始騎乘的時候,因為對機車騎乘方式的不熟稔和對交通路況的陌生,速度根本就比我的菜籃車還慢(20km/hr未滿),不過因為車子很輕(才63kg),均速、加速也算穩定,所以就嘗試過地下道往縣政二路繞了一圈回來,不過我走錯路又騎太慢(25km/hr),明明才7公里的路程等得陳先生都擔心地來電了。
圖 作為證明,到偉凱辦公室一遊
以上是關於這段大膽嘗試的碎碎念,重要的體驗心得有:
一、速度
一般宣稱這台車可在Eco模式用均速40km/hr航行40km,如用Speed模式可維持45km/hr,運用Turbo按鈕可以在20秒加速時間加速達50km/hr。我用Eco模式騎乘全程,在寬廣的大路上大約可以維持35km/hr(很可能是我催不夠力),在中正東路地下道上坡時可以維持32km/hr。至於Turbo的功效我大概無法發揮,我原本以為按下Turbo按鈕就會像閃電霹靂車一樣啟動暴衝自殺裝置,不過看來只是暫時增加輸出功率,所以還得配合(油門)全開才能有所表現。
二、續航力
騎乘7公里以後,儀表板上的電池顯示掉了一格,但還有三格電力,我想騎30km應該不成問題,這樣看起來好像不很遠?不過實際上我已經穿越了大半竹北市區,東到高速公路旁、西到台一線,所以就它作為「代步車」的定位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三、騎乘感
我回憶起當初考駕照的時候,為了趕在平衡感測試增加之前考照,我爸媽硬是讓我在嚴重的腳扭傷未癒之前報考,而且大家都說機車很好騎,似乎一騎就會了,所以就臨時借了一台125cc的機車給我,結果非常慘痛,牽著沈重的機車讓我的腳傷更加惡化,路考一開時轉動把手馬上就暴衝出去、當場失格;於是第二次路考時,就騎著我媽媽70cc的檔車應考,因為騎乘方式很像腳踏車,重量較輕容易控制,竟然就順利通過路考。
所以我實在很擔心一加速就馬上暴衝出去,或者兩隻腳不知道該怎麼收回來,但是e-moving並未造成我太大的困擾,可以說很快地就掌握了騎乘方式,無論是停紅燈、待轉、起步都不因車體沈重而倍感負擔,即便我最近手傷、腳傷未癒,也意外地並未增加傷處的負擔,我想這是輕量化帶來的改變;但相對地,或許因為重量輕、或許因為避震器等級較差,這台車的路感非常明顯,馬路上的溝槽、坑洞都會引起振動,而我熟悉的自行車業者針對女性客群其實會更加重視騎乘的舒適度。
四、特殊功能
這台車運用汽車技術增加了「自動倒車」跟「自動駐車架」,我覺得自動駐車架真的很值得大大讚揚一番,我記得小時候幫媽媽把機車搬進家裡停放,用盡九牛二虎之力還推不動機車,更遑論讓腳架立起來,不過有了自動駐車功能,就算手無縛雞之力也可以輕鬆停好車。
以上是試乘的簡單心得,接下來我想談談一些核心的問題,老實說,我基本上認為廣告詞根本不可信,一些漂亮的語彙背後都有許多前提與但書,而我很懷疑,當一項產品主打女性市場,有多少消費者有能力檢視這些標語的真實意義?所以我想仔細地分析一下e-moving是否能夠實現所宣稱的環保節能?
在店頭的廣告中,最醒目的大概是e-moving的省錢術,最關鍵的一點是電費能比汽油錢省多少?根據官方資料,e-moving使用磷酸鋰鐵電池,充一次電僅約2小時,費用不到2元,便可續航達40公里,平均20km/元(以電價3元/計,實際上有點低估了家庭用電費,);而同等的50cc機車用油50km/L除以30元/L等於1.67km/元(92無鉛汽油平均年度油價由2004年21.41元飆升至2010年28.81,雖然仍略低於30元/L推算值,不過油價長期趨勢仍會持續調漲),儘管在估算上略有出入,不過大致看來在日常交通費上真的省很大。
此外,電氣二輪車不需燃料費,也因為沒有機油、火星塞、機油芯和空氣濾清器等零組件需要維修,所以保養費用也可以降低,只有兩千公里更換一瓶機油約100元,不過正如「e-moving電動機車比較省錢?先問電池同意否」一文所說,這樣的比較其實省略了最關鍵的部份,為什麼廠商要使用五年為期計算省錢效果?臺灣的機車使用週期難道只有五年,如果長期評估能夠更加省錢,10年是不是能夠省更多呢?
我認為這裡存在著弔詭,廠商提供對鋰電池三年或五萬公里的保固是項創舉,但在計算五年的費用時,就不得不考慮電池壽命的問題,在科技業中電池一旦過保很快地衰竭已是常見問題,所以消費者應該抱持著可能每三年就需要購買新電池的打算,詢問匯豐業代陳先生時,他說因為目前出車都來不及,還沒有電池的銷售計畫而售價也不明,不過網路上指稱原廠的電池定價為15000元,那麼以保固範圍的15000元除以50000km,則電池折舊可高達0.3元/km。將電池費用加上電費以後,每次充電續航40公里意味著0.3X40+2=14元;傳統機車40/50X30=24元,費用的節省僅14:24,並未如表中所示2250:18000如此懸殊。
在此我也沒有對保固條款進行精算,鋰電池三年或五萬公里的保固到底意味著什麼呢?陳先生告訴我是保證在3年內,如果充放電次數未滿2000次,廠商保證電池蓄電量達80%,但要怎麼保證有80%呢?據聞「若電池是在1年或2萬公里之內,非人為因素讓電量儲存能力低於80%以下,原廠將會免費更換1顆全新的電池給你。但若超過了1年或2萬公里,在3年或5萬公里之內,非人為因素讓電量儲存能力低於60%以下,原廠只會替你維修,並保證恢復至80%以上,但並不會更換全新的電池給你。」其實換新或維修、換良品對我來說不那麼要緊,不過如果只能維持80%電力,表示續航力也要打八折變成32km,所以消費者購車時算盤應該要打得更仔細一點,到底是不是符合自己通勤的需求?
另外購車成本部份,精緻型售價52800元、豪華型56800元,廣告詞中總是說政府補助可高達21000元,如果真的補助這麼多,消費者只需要31800、35800元。不過,這些補助並不這麼容易取得,肯定可以得到的是經濟部工業局以電動機車補助及獎勵實施要點企圖實現四年16萬電動機車,因此提供小型電動機車8000元補助,由於e-moving電氣二輪車是目前通過TES檢測符合補助要點的四家廠商之一,因此在此獎勵期間購車可享8000元補助;至於行政院環保署的3000元補助金額,須配合汰換二行程機車,我想這個條件恐怕很難達到;而縣市政府環保局加碼補助部份,雖然有像台北縣加碼到10000元的,不過實際上,像新竹縣市政府根本沒有編列這筆預算,就算是台北縣也只有前1000名申請名額,根據網路消息,現在才要申請的消費者已經沒機會了,在補助縣市與名額都相當有限的狀況下,想利用這筆補助根本是緣木求魚。所以,實際上購車費用還是需要44800、48800元,這樣的售價對許多汽油機車的使用者來說並不具很大吸引力。
最後,我想談談考驗的部份,電動機車一向缺乏像ISO一類的認證制度,2009年3月26日國內首創鋰電池電動機車的性能及安全測試規範,亦即『Taiwan E-scooter Standard』簡稱為TES,雖然TES檢測僅作為獎勵補助的標準,不過在廠商不公佈詳細的實驗數據時,算是具有可信度的實驗證明,像e-moving這樣檢驗合格到底需要符合什麼標準?
經濟部工業局TES檢測流程如下:
通過TES測試意味著至少達成這些標準:
e-moving電氣二輪車屬於小型輕型等級,所以騎乘表現至少可達30km/hr,續航距離30km以上,在攀爬12%斜坡時還有10km/hr以上速度,在各種惡劣的模擬騎乘環境(瀝青、波狀、凸起、低窪、起伏、人孔蓋、12%坡道)下測試2300km仍然不會產生A級故障(須更換重要組件,但可能有其他不重要零件需要調整、維修或換新),不過這些測試還是有前提的,比如騎乘者重量固定75kg(沒有載客)、特定路況、風速、溫度、電池充放次數50次以內......等,所以要注意跟實際使用經驗還是不同。此外,引起我注意的還有在12%斜坡,可以10km/hr穩定上下坡並固定10秒鐘;在耐水測驗中可以承受一般洗車,在3公尺外以12.5L/min水柱沖洗,但未檢測高壓噴水或清洗底盤;因應臺灣多雨氣候,涉水試驗中電動機車必須以20km/hr車速在積水10cm路面行駛500m。根據這些實驗標準(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參閱「電動機車性能及安全測試規範」、「電動機車性能及安全測試程序手冊」),可以知道e-moving並不像外表那樣女性化,一般日常生活中所面對的考驗並不構成問題。
儘管我似乎很愛雞蛋裡挑骨頭,不過對一項新產品,在缺乏實際使用經驗的狀況下總要瞭解地透徹一些。在考慮到長期使用的狀況下,廣告內容雖該打些折扣,可是我還是很認同e-moving的定位,我覺得正是因為電動機車的技術限制,導致廠商必須要主打女性市場,訴求用以通勤代步,雖然實際上節省的能源與費用不如宣稱,不過在降低噪音污染、空氣污染的效果卻會是很明顯的 。e-moving事實上仍有很多使用的侷限,既然不能超過40km距離,也不能享受急速快感,所以對於需要上山下海、把妹出遊的人來說,終究還是不在考慮之列,但是穩定的控制感、貼心的新技術仍不失為一種代步的新工具,而且中華汽車結合全台的汽機車銷售網絡,創造了龐大的訂單與服務網,雖然目前還存在不少資訊、連結的落差,但對電動機車的推廣使用卻是一大進步,以電動機車沒電就動彈不得的問題為例,配合電池警示燈,使用者可以在兩公里內的經銷、服務據點免費充電,充電15分鐘便可以走5km,出門在外也多加了幾分保障,只是會不會像自行車一樣,只有直營店願意免費幫忙、經銷商可能收費或白眼,就有待時間考驗了。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