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本非常不可思議的小說,看似真實、偽裝真實,但又令人無法相信它的真實性,然而故事本身或許虛假,卻無法掩飾所反映的真實,這是文學的奇妙之處,而《惡搞研習營》作為一本反映真實卻又不能不是虛假的創作,因此證明了它自身的魅力,不能不說是一本成功的小說。
作者恰克‧帕拉尼克的寫作功力相當深厚,在主線劇情中穿插了19個角色的個人劇情,以21首詩篇、23則短篇小說勾勒出每個角色的個人特質,透過這些短篇故事中,真叫人不得不讚嘆作者成功的人物設定,所有參與惡搞研習營的人物,都不需要有真實姓名,因為他們都透過暱稱彼此稱呼,而要瞭解所有暱稱的精髓,就必須要回到人物專屬故事,有趣的是,每一則故事所代表的並非特定個人,反而更像是對特定群體的嘲諷與悲憫,側寫出美國文化中不為人知的一面。
以「聖無腸」的故事為例,這是一個因為自慰而失去腸子的慘淡少年,他所敘說的故事,可以分解成「胡蘿蔔、蠟燭、腸子」這三段組合,箇中情節在我最矇懂無知的歲月,早已從性版上見識了人生百態。不過雖知所以然,其實不知所以然,在開始閱讀本篇之前,我已滿懷幻想到底是什麼樣的故事造就了作者朗讀時眾人昏倒的傳奇,沒想到帕拉尼克竟能用如此清晰、生動又不失格調的文筆,描繪了一幕幕年少輕狂的衝動情事。這樣天馬行空的想像誰不曾有過呢?只是多數人沒有勇氣,也因此......不曾擁有那根胡蘿蔔。
另外還有什麼意想不到的人物呢?誤入歧途的按摩師「大自然」、永遠追求像個典型金髮女郎的「美國小姐」、以下流為上層階級新時尚的「遊民夫人」、創作新聞而獲得普立茲獎的「毀謗伯爵」、勾心鬥角、不擇手段取得畫家地位的「野蠻公爵」......其他更多出人意表的情節,但又何嘗不是反應了某種熟悉的典型,或正凸顯出對現實的反諷呢?
惡搞研習營雖看似惡搞,實際上卻是對人性(humanity)的重新探討,魏提爾先生雖是始作俑者,也實際上導入了惡搞眾人的遊戲性質,讓情況更加惡化的其實是所有平庸的「受害者」,因為他們沒辦法在這樣的一場假期後創作出〈科學怪人〉或是吸血鬼這樣的傑作,因而只能加強自身的悲劇性質來創作一個真實的傑作。這樣的情節叫人難以置信,我們會懷疑人性是否如此卑劣,如作者所說「反人性,是我們在對抗我們。」但我們不應該忘記在霍布斯邦的預設中,人們不正是潛藏著這種「戰爭狀態」的危機嗎?這部小說著實富含了許多有趣哲學與社會學命題。
在文學手法上,讀者也必須關注到觀看與被觀看的關係,而這在一部文本同時有多重詮釋並存的狀態下,更有許多層次的觀看,因此閱讀這部作品益發有意思,舉例來說,創作劇本的魏提爾先生提供了劇院作為主要場景,被隔絕在劇院中的劇中人在多種意義上成為演員,他們是魏提爾先生的創作者與演員,他們創作、詮釋其他人的生命,他們在劇院中上演種種鬧劇,他們在書中成為可笑的悲劇人物,他們穿戴上劇院中塵封的戲服,扮演演員、身份、想像的自我與真實的自我。
這是一本真實的小說嗎?這個問題似乎很可笑。這是一本反映真實的小說嗎?是也不是。因為在這本書中,我們看不到真實,卻也讀出了真實,那是我們無法置信的真實,似乎錯亂的真實,卻也是真實的錯亂。
心動不如馬上行動:博客來書店特價315元,請「按此購買」。
本書簡介:
這是本綜合23篇短篇小說、21首詩,再以一個主要的故事串聯起來的小說。書中有19個角色:18個受害者,1個加害者。這18個人個別看到了張紙條,上面寫著:「作家研習營。拋開你的生活三個月。就此消失。拋下所有妨礙你完成傑作的一切。你的工作,家人和家,所有的責任和旁鶩──先擱置三個月。將你生命中的一小段時間賭在可以創造一個全新未來的機會。及時行動,過你夢想中的生活,名額極其有限。」於是他們在某天天還未亮時,來到了一棟荒廢的舊戲院,準備創作他們的天才作品,準備成名。但是事情沒有他們想得這麼簡單。那位加害者將他們全都囚禁起來,他說只要他們在這三個月內完成他們的作品就可以解脫。這18個人,都是把自己人生搞砸了的傢伙,之所以參加這個作家研習營,為得是找個出口,找個可以繼續下去的理由。因此他們都知道自己寫不出什麼作品,於是決定自己「創造」出個故事。他們開始封死窗戶、弄壞鑰匙孔、破壞暖爐、搞壞食物......等該做的都做了之後,便開始折磨自己,砍斷指頭、扳掉指甲、割掉鼻子,等等,不細講了,他們折磨自己,是為了要創造悲劇,把自己當作受害者,等到終於獲救後,他們就會成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