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景氣,我的悲哀:反對加碼房貸政策!
江一豪苦勞網特約記者
經濟大城小鄉
土地貧富差距
不知是無知還是無能,馬政府在面對2003年SARS風暴以來的第一個景氣藍燈,居然又匆匆地推出八大刺激景氣措施,其中以提高建築及房屋貸款餘額比例上限,擴大建築及房屋貸款餘額,以及提高優惠利率補貼的救房市政策最為離譜。
台灣的房屋價格長期存在著一個怪異的現象,也就是隨著自有住宅率的節節高升,以及空屋數量的不斷增加,台灣房價不但沒有因此下跌,房價家戶所得比反 而一路由5.6倍持續攀升到去(2007)年的7倍,台北市更高達10.4倍,高居全亞洲第一!全家人得不吃不喝10年,才能在台北找個相對「便宜」的 窩。
除了房價所得比偏高,國人房貸佔所得的比重也不斷增加,北市房貸負擔率已不可思議地站上44%的歷史新高。這表示目前的房貸族,平均每一百元的所 得,就有33到44元要用來付房貸。這些房貸族,如果無法繼續省吃儉用來渡過接續的十幾二十年,就得面臨房屋遭拍賣,被迫重新回到無殼蝸牛的隊伍之中。
房價的居高不下,早已是許多人心中一場漫長的惡夢,但令人憤怒的是,回溯過往的房屋政策,政府不僅未能實際解決台灣人民的居住問題,許多政策更淪為推升房價的背後黑手!
不公平的房屋政策──不問蒼生,問財團
歷年實施的優惠房貸政策,就是其中之一。從1999到2005年;從蕭萬長到謝長廷,短短7年之內不分藍綠,政府總共提供了1兆9仟5佰億元的優惠房貸額度,由政府補貼利息,而納稅人補貼的購屋利息,總額則高達六、七百億元。
這種沒有限制申請資格的優惠措施,不但成為富人換屋、投資的管道,讓擁有二、三棟房產者,仍能享有政府的補貼繼續買樓投資;無法負擔每月應繳貸款及頭期款的中低收入戶,根本「自動」被排除在這項政策照顧之外。
更重要的是,每次實施優惠房貸政策,包括這次準備提高利率補貼的出發點,根本就是為了挽救房地產市場,結果只是讓建商繼續搶建、房價仍然居高不下,不但沒能解決反而更惡化了台灣人民的居住問題。
除了優惠房貸,另一個更為不公不義的政策則是以土增稅減半。民進黨政府於2002年至2004年之間推動土增稅減半,2005年更立法通過土增稅永 久調降至20%、30%、40%(原本為40%、50%、60%)。這項政策在推動之初就遭到輿論批評為「拿政府稅收來刺激房市,補貼建商、財團」,但當 時政府仍辯稱減稅所增加的交易,會讓稅收「不減反增」。
然而事實的發展,果然如輿論所批評,房屋土地交易在政策推動初期大量增加,讓土增稅一時間較往年上揚,但其中有許多都是財團趁機把土地資產以「左手賣給右手」的方式墊高帳面價值,結果讓近幾年攸關地方政府財政的土增稅稅額大幅短收。
除了這兩項最顯著的政策,包括今年4月間,金管會鬆綁保險業投資房地產的比例、準備開放陸資來台投資地產,都在在顯示一個事實:「歷任政府並沒有全面解決居住問題的住宅政策,只有挽救經濟景氣的房地產政策,而且不惜以扭曲市場、犧牲財稅公平為代價。」
另一種選擇在那裡?
過去政府對於居住問題,曾經推出系列的國民住宅,也提過興建勞工住宅的構想,但近10年來已經全面棄守,僅剩下象徵性租金補貼的殘補性政策。如今,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無家可歸」的人民,若想擁有一塊安生立命的小小空間,只能在扭曲的房地產市場上隨波逐流。
難道市場真是唯一的出路?從國外的經驗看來,顯然不是如此。以資本主義高度發達的香港、新加坡為例,當地政府仍提供相當大比例的土地,讓人民以相對合理的價格,覓得一塊遮風蔽雨之所。
對香港人來說,要解決居住的問題,不外「沒錢的找政府,有錢的進市場」,而這個比例不多不少,恰恰一半:1/3的居民跟政府承租公屋,1/6的人住 在政府出售的居屋裡,剩下的人則是到地產市場去買房子。而為了維持公共房屋制度的運作,香港特區政府歷年也都支出約年度預算的6%(即158億港元,約新 台幣640億元)來保障低收入階層的居住。
在新加坡,這個數字更可觀。從1964年的「居者有其屋」計畫開始至今,目前有高達8成的新加坡人,住進政府提供的公共住房(組屋)。為了規範土地 的使用,新加坡政府對由開發商提供的高價住宅,收取高額土地出讓金,而富人在入住後也必須支付高額的物業稅;占住戶總數80%的中低收入者,則可購置由政 府控制戶型和房價的房屋,或是接受政府補貼,以相當廉宜的價格承租房屋。總之,人民的生活不致被高房價所拖垮。
朱門酒肉臭 路有凍死骨
「何先生:你已經欠二個月房租並且避不見面,手機、家裡電話也不通,請你在二日內與我連絡。」
當時在門外貼下這張紙條的房東並不知道,她的房客一家三口其實就在門內,只是已經無法出來應門。這是發生在今(2008)年6月間的一則社會事件。 郭姓女房東在房客無法支付房租、又遲遲聯絡不上他們的情況下,找來里長跟警察破門而入。然而映入他們眼簾的卻是一幕台灣社會近幾年來常見的悲劇:何姓房客 一家三口躺在床上已成乾屍,床邊有一個用來自殺的殘留炭燼的鐵臉盆。
就在這樁悲劇發生的前3天(6/13),台北市住宅區標地案出現新「地王」,財政部國有財產局標售新生南路一段一百五十一巷內的100坪土地,以近 三億元標出,每坪單價高達288萬元,刷新兩年前信義聯勤俱樂部的285萬元紀錄。根據代銷業者推估,這塊地未來若推案,開價每坪至少從120萬元到 130萬元起跳。
這兩則新聞的相互對照,再加上近半年來在平面、電子、廣播媒體不斷強力轟炸的房產廣告,看在、聽在所有「無家可歸」的人民眼中,又竟是諷刺、悲哀這些詞彙可以形容?
土地,作為無法再生產的資源,理當以保障人民居住權作為最優先的價值,而不是成為財團藉以套利的商品。然而長期偏低、失真的土地稅率(地價稅、土增 稅),已經實質圖利許多炒作土地的財團與富人;不當的房地產政策,更讓人民長期擔負不合理的高房價;理當屬於全民資產的國有土地,也被輕率地被當成幫國庫 支血的短期藥方。
可以這麼說,今天在台灣這塊土地上不斷流浪的人們,被政府的怪手驅趕、被負擔不起的房價驅趕,都是政府無能的土地政策下的受害者--為什麼政府可以用上百億的資金補貼財團,為什麼只願意拿幾乎像是騙小孩子般的補貼政策(註),來應付弱勢者的居住問題?
要拉抬房市,可以;要販賣祖產給財團、要開放外資炒地皮,也行;但在政府還未檢討過去長期偏袒財團、富人的土地稅制,無法真正回應,並解決弱勢者的居住問題之前,作為台灣這塊土地上「無家可歸」的一分子,我們當然有權利對所有錯誤的土地政策說:
「我反對!」
----
註:馬英九當選總統後,委由內政部提出「青年安心成家專案」,適用對象是廿歲至四十歲的青年,新婚首次購屋及生育子女換屋,可以享受一生兩次、一次兩年, 最高兩百萬貸款免利息的優惠。如果不想購屋而租屋者,每戶每月可獲得三千六百元租金補貼,時間兩年。兩項政策初估1年將支出15億元。(聯合報 2008.8.5)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