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雲林人在臉書上發起串連「向交通部爭取加設雲林縣斗六火車站上下雙向電扶梯」,4/9經聯合報披露「斗六後站 網友臉書串聯盼設電扶梯」。原想簡單回應,不料卻發展成了一篇文章......

我沒有使用過斗六「新」火車站,所以不知道狀況如何。但以幾個縣市的主要車站來看,像新竹站、彰化站、嘉義站、台南站都是歷史悠久的車站,就我所知僅維持普通樓梯、地下道與電梯的配置,但像新竹站人潮應該不比斗六少,卻也不會有電梯擁擠需要排隊等候的情況,箇中差異值得探討。但如果電梯的維護與使用能夠滿足需求,顯然應該是比電扶梯更節省空間的設置。

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這些車站不增建電扶梯呢?猜想與建築空間有關,原本就有限的月台空間是否可能安置電扶梯?這需要進一步評估,但如果參考台北火車站的情況,由於電梯直通站外故必須由站務人員刷卡管制,使用並不便利,想必電扶梯對於大量旅客應該很有幫助吧?儘管如此,但從地下月台通往剪票口的電扶梯卻也佔據了月台大半空間,行人每每要在黃線邊緣穿梭與候車,萬一發生碰撞後果實在令人擔憂。

而大型的「新」建火車站中,印象所及去過板橋站與竹南站,腹地極廣的板橋站暫且按下不表,以竹南站來說,印象中前後站有上下行電梯、後站則有經常停工的上行電梯,差異還是在於入口空間大小,但這不表示後站出口的利用率就相對很低,只是如果使用者有需要依然可以利用電梯,而且進一步考慮,基於電扶梯的風險,所有攜帶大型行李以及行動不便的旅客,被建議使用的依然是電梯而非電扶梯。

以單純一個車站來看,即使不考慮經費與利用率,受限於原有的建築空間,這便影響了樓梯、電扶梯、電梯的設置可能,如果調整電梯設定、提昇運作效率,透過有效的管理方式可以解決問題,電扶梯會是必要的解答嗎?而且如果電扶梯本身可能造成行動動線的障礙與風險,就更需要深入評估了。

另一個思考點是,假設車站建設需要由台鐵編列預算,那麼針對台鐵全島的車站來看,有很多車站根本還沒有任何無障礙空間的設計,西部幹線常見第一月台到第二月台只有天橋可通行,根本沒有電梯(或許利用率稀少也不被認為值得設置),輪椅族如果沒有人協助根本無法搭車(甚至需要站務人員幫忙抬過去),幾年前我甚至遇過連天橋、地下道都沒有,必須趁著列車空檔「穿越」鐵道的情況。

我並非要維護「新」建設的完善與否,也不覺得應該先求有再求好,但是在資源有限的狀況下,事有輕重緩急,或許雲林的火車站太少所以感覺不出其他車站更大的迫切性,但是特等、一等、二等、三等火車站對使用者的友善度卻有天壤之別,偏鄉地區民眾的需求似乎更顯得急迫。

arrow
arrow

    dana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