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在公民課堂上播放「腳尾米」與「有怪獸」兩部紀錄、評論台灣媒體亂象的影片,深受大學生歡迎,獲得廣大迴響。

「腳尾米」一片發源自轟動一時的「腳尾飯事件」台北市議員王育誠在錄影帶裡使用「模擬畫面」,來反映一個未經查證、道聽塗說的事件。這種模擬畫面,成為造假事件的象徵。(吳翠珍,媒體素養概論)

而在「腳尾米」一片中,三名僑生虛構兩個假新聞事件,拍成紀錄片,通過實驗手法,虛構「狗回魂」、「網拍運氣」兩個事件,測試「新聞缺乏質疑及查證能力」的假設。

腳尾米完整版(49:07)
導演的話:這是一部有關台灣電視新聞的紀錄片,內容是我們設計了一些假新聞事件然後誘發電視新聞媒體採訪,成果方面讓我們非常震撼,因為總共有4家電視台分別採訪了我們的假事件,而且在製作過程我們也發現了很多電視台的弊端,希望各位能做最有力的見證者!

聯絡人:fongadam@hotmail.com
導演的blog:http://blog.yam.com/fongadam/article/10580773#comments


腳尾米30分鐘版(30:30)

有同學發問媒體對於這部假新聞紀錄片有何反應,這裡也一併放上三立新聞的反擊報導,報導中不斷指出「刻意隱瞞事實在先,還對媒體採訪不滿,媒體新聞專業被他們玩弄得蕩然無存」,並且揚言「電視台名譽受損,可依毀謗罪,判處一年以下有期徒刑」。

這系列反擊報導,是否反而坐實了批判目的?



「有怪獸」號稱是第一部由「媒體」來批判「媒體」的紀錄片。

該片清楚地點出了商業媒體常遭詬病的「置入性行銷」、「選舉灌票」、「侵犯人權」的問題,同時也探究了媒體亂相的病因,並且深刻的描繪出媒體工作者的處境與掙扎。

「有怪獸」雖然表明公共媒體作為媒體改革的重要性,不過,作者卻未一廂情願地認為公廣集團是解決媒體問題的萬靈丹,或者將公共電視作為救世主般的崇拜與自我標榜,反而藉由去年喧騰一時的「UBU硬地音樂節」事件,對公視的獨立性、公共性與勇氣提出批判。

可惜的是,「有怪獸」的批判只是點到為止,不僅未能更深刻地對公視內在的結構性問題提出針砭,甚至連也沒有對公視新聞長期以來的表現,以及最近因整併而面臨的置入性行銷爭議進行批判。(有怪獸,還不夠!/管中祥


2006.07.27 台灣公廣集團 公視《紀錄觀點》:《有怪獸》(TV Monster)(55:56)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a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