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處處驚奇聚落探訪篇

除了大歷史書寫的建築形制,澎湖作為早期移民聚居之地,在漫長的屯墾過程中,自然也形成了不少聚落,而這些聚落的人文景觀正是小歷史書寫的重點。
交通-小巴2.JPG
在澎湖的陸上交通意外地並不發達,不知道是否大家已經習慣租車了,公共交通工具的使用並不普及,這可苦了空有駕照沒有經驗的作者,幸賴好心的民宿主人幫助,多次解決了交通的困難,不過這天要跨海前往西嶼鄉卻不得不利用公共交通工具了。巴士上都是老邁的當地居民,顯然很少遊客會利用公車,也因為載客量少而為小巴車型。
風景-通梁古榕樹.JPG 
原本打算要自力更生出發尋找公車站,出門前民宿小老闆好心地答應載送一程,順路送我們到容易等公車的地方,於是我們也有機會來到通梁嶼,就在著名的通梁古榕候車,在此保安宮前綠樹成蔭,據傳為三百年前當地人士隨意栽植的漂流榕樹苗,竟能在水土不良、缺乏綠蔭的澎湖開枝散葉,如今蔚為巨觀,通梁古榕不僅已成為該聚落信仰象徵,也成就了一個聚落社會中重要的公共空間。
建築-澎湖跨海大橋.JPG 
從通梁搭上往外垵的公車,很快地來到澎湖跨海大橋,這是許多旅客鍾愛的留影地點。

交通-小巴1.JPG
巴士終於來到二崁聚落,從斑駁的站牌不難想見回家的公車該有多難等了,每天似乎只有三班車......,有意前往的旅人得要小心安排行程了。
建築-二坎聚落01.JPG
二崁為一單姓村,這裡的居民都是陳氏宗親,隨著氏族的興起在此建立聚落,聚落的成型往往反應對信仰中心的需求,因此咸豐年間興築了二興宮與陳姓宗祠。

建築-二坎聚落02.JPG
聚落中的傳統民居多為以當地老古石建成的典型澎湖老厝,經歲月雕琢之後,這些古樸的巷弄益發顯得光彩,行走期間彷彿進入了另一個時空。
建築-二坎聚落22.JPG
未隨歲月湮滅的二崁聚落,汲取了九零年代社區總體營造的養分,被文建會選為聚落保存區,二崁協進會致力推動文化保存,讓這個人口老化、流失的古老聚落重新展現活力。
建築-二坎聚落23.JPG
在二崁聚落的邊緣,環繞著一片嶄新的建築。
建築-二坎聚落24.JPG 
除了提供觀光休憩使用以外,最重要的建築是居中的陳氏宗祠,畢竟正是因為血緣的凝聚力,才讓二崁這個聚落得以新生。
建築-二坎聚落03.JPG
短短三四年間,二崁協進會修復了二十六座閩式建築,老爺爺、老奶奶們同心協力妝點了社區中的每個角落,小至牆壁、窗堵大至菜田、圍牆都隱含著居民們的巧思,運用陶甕、石雕、銀合歡枝編、手繪圖像、古物農漁具合力譜寫二崁的文化底蘊。
建築-二坎聚落04.JPG
雖然沒有辦法進去二坎素人館裡參觀,但用心品味門面,已經可以看到爺爺奶奶們飽富創意的木雕作品了。
建築-二坎聚落06.JPG
由於澎湖資源有限,因此也產生人口外流的問題,咸豐年間陳氏族人已開始往外地謀生,同治以後又多往台灣從事藥材生意,並多集中於台南、嘉義一帶,因此本地族人多以中藥行為業,且因收入豐裕而能興建頗具規模的祖厝。
建築-二坎聚落07.JPG
漫步聚落之間,無意中發現了令我驚喜的事物,身為雲林北港人,對於這北港金元和藥行的招牌怎能輕易放過?

建築-二坎聚落05.JPG
深諳藥性的二崁居民,採集當地天然植物天人菊、艾草、山芙蓉搓製二崁傳香,讓這樣曬製薰香的畫面成為二崁獨特的產業畫面,來到此地的訪客,也可以用合理的價格購置這種天然蚊香。

建築-二坎聚落09.JPG
在眾多老建築之中,有一座建築特別醒目的建築物,被稱為二崁陳宅的三級古蹟,然而此處遍地都是二崁陳宅,到底所指為何?

建築-二坎聚落10.JPG
這座三級古蹟是聚落中規模最大的古厝,由光緒十三年(西元1887年)到台南經營中藥行致富的陳嶺、陳邦兩兄弟所建,興建時間是明治四十四年(1911年),因此別樹一幟地融合了閩南建築、澎湖地方特色、和洋風格,具有很高的鑑別度。陳宅是二崁唯一需要收費的觀光景點,全票30元、學生25元、軍人15元,由此更可知參觀這個風情萬千的聚落是多麼地低成本、高回收了!
建築-二坎聚落11.JPG
正立面上方雕飾著倨傲的老鷹,並加上華麗的時鐘裝飾,再再可見主人家的富裕氣派。
建築-二坎聚落12.JPG
儘管正立面以和洋風格為主,正廳卻充滿濃厚的閩式建築元素,或許是因為剛整修完成才放的緣故,這裡的石雕都保有彩繪的色彩,卻又不像失敗的修復作品那樣反而讓濃厚的色調搶走了主角風采,這裡的石雕彩繪可算是相當合宜地秀氣內斂。
建築-二坎聚落13.JPG
在這座三進三開間的宅邸中,第三進的其中一軒可以欣賞壁上的書畫、木雕彩塑與彩繪磁磚等,可說是相當雅緻的一個社交空間,更突顯出主人家的品味。
建築-二坎聚落14.JPG
閩式建築的特徵包括,每一落之間的小庭院,提供了良好的採光與交通,而在這裡的每個小庭院,都可看為中式庭園的衍伸,除了具有日常生活的機能性以外,每一處窗戶、壁飾與造景都反映了落花水面皆文章的美學。
建築-二坎聚落15.JPG

在聚落中四處瀏覽,不知不覺已經過了吃飯時間,或許由於是非假日的時間,聚落中的飲食店都閉門休息,幸運地在陳宅旁邊找到了一處可以接待團體客人用餐的廣場,應該即是「二崁陳宅古厝小吃」。
建築-二坎聚落16.JPG
團體菜單當然不適合我們,所以就詢問老闆有沒有單點的菜式,老闆娘即興提供的菜單大抵依照現有的食材而定,所以基本的海鮮粥、南瓜炒米粉是必備的選項,相當幸運的是,在我們點餐的時候,村民送來了剛捕獲的鮮魚,所以老闆娘也特別推薦了鮮魚麵線,既然來到澎湖當然要把握吃海產的機會,所以我們就點了鮮魚麵線和海鮮粥,老闆娘說因為我們兩個人,所以特地給我們兩條魚,這兩大碗豐盛的海洋恩賜,雖然已經忘記確切收費,但總價不超過150元,你能相信這是觀光景點的收費嗎?這時在是太便宜了!
用餐的時候,老闆在一旁整理曬乾的風茹草,一邊跟我們閒聊,說起來老闆以前也在台南做中藥生意,因此對我老家北港也是相當熟悉呢!既然都看到了老闆手中貨真價實的風茹草,那飯後飲料當然要買一瓶風茹茶,在此次盛夏的澎湖之旅中,清涼退火的風茹茶可真是惠我良多。

建築-二坎聚落17.JPG
飯後繼續隨處亂晃,走到了二崁聚落的起點,二崁人可是名副其實的「三百年前本一家」,追本溯源可以發現祖先為陳延益,而開基古厝就是他遷移到二崁之後建立的家宅。
建築-二坎聚落18.JPG
如今開基古厝也只留下斷垣殘壁,並有瓜類攀籐期間,卻已默默見證了二崁聚落三百年的歷史。

建築-二坎聚落19.JPG
除了各種紀念館與歷史建築以外,聚落中精心的佈置也很能謀殺訪客們的底片或記憶體,比如這面甕牆便是許多遊人的集體記憶。
建築-二坎聚落20.JPG
如今二崁多半的農田多已休耕,只留下聚落間少數的菜圃,但是昔日農村景緻仍然被刻劃在社區之中。
建築-二坎聚落21.JPG
在山坡上紅白相間的木船在藍天白雲的輝映下顯得十分醒目,不知道是否是社區營造的巧思?或者又是滄海桑田的歷史見證?
建築-二坎聚落08.JPG
在這片座落著二崁聚落的高地上,廣大的草原與偶然可見的耕牛為這個脈絡的傳統聚落留下註腳,當田地荒蕪而聚落新生,天人菊也從原野化身成為旅人追逐的氤蘊,緩緩地隨風搖曳。

延伸閱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a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