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2.0熱血觀察員200.gif 公益2.0的系列報導已經到了中繼點,官方要求報導人必須在此之前完成六篇文章作為審核標準,在暫時無法直擊一口香銅鑼燒現場的狀況下,我想趁這個機會,提出我這段時間觀察公益2.0的期中報告。

公益2.0可算是在台灣開創了一種新架構,但這樣的概念在全球其實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這種實踐方式可以回溯到1976年的孟加拉,尤努斯博士博士發現當地居民生產所餘幾乎全數落入高利貸手中,永遠無法擺脫借貸、生產、還款、借貸......的循環,根本沒有收入可以應付基本的生活需求?那麼他們到底如何能夠生存下去呢?於是尤努斯首先以個人名義借出27美元給42名村人,這些貧困的村民從此得以擺脫高利貸的控制,甚至能夠完全償還貸款,從此他們也真的取得了謀生的本錢。從個人基礎向外擴張,尤努斯協助他們向銀行取得信用貸款,謀求結構性的解決方式,1983年他開辦了「鄉村銀行」,並且在多年試驗後積極轉型為第二代鄉村銀行,這是一種在地實踐創生的制度,謀求以最簡單、最親民、最務實的方式,改善弱勢階級的整體困境。

然而所謂的全球化與網絡時代來臨之後,這樣的機制也發生了轉變,鄉村銀行是一種與地方、國家結合的組織,是附著於地方的制度,也因此可以透過小組的方式加強信用貸款的還款率。而目前網路上盛行的微型借貸(microfinance),則提供一種媒合的平台,讓富有經濟資本的資助者可以選擇受資助創業的對象,如果從批判性的傳統全球觀點來看,無疑在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或未開發國家的權力關係。

這些微型借貸的平台或許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理解公益2.0的價值,這種平台在台灣較為廣為人知的應該是kiva.org與microplace.com。前者運作多年並已有許多部落客加以推廣,後者則是ebay的下屬單位。kiva結合paypal系統,讓捐款人可以自由選擇捐助個案與金額,並且在受扶助者還款後按時匯入捐款者帳號,捐款人可以選擇繼續將這筆款項用於其他個案,儘管缺乏地方的聯繫,但這個平台卻提供了捐款人與受扶助者的媒合系統,以個人方式擴張窮人獲得信用貸款的機會,並且長期看來並不需要資助人額外的經費挹注。

microplace同樣也提供了捐款媒合平台,有趣的是,你還可以選擇你要投資給窮人、很窮的人、超級窮人(poor, very poor或extremely poor),也可以選擇你的投資區域,遍及非洲、拉美、北美、中東、東南亞、南亞,這種平台無疑讓個人取代了銀行的角色,甚至個人還可以透過微型借貸取得利息,或許可算是一種新穎的投資方式。

在microplace的副標題是「invest wisely. End poverty.」;Kiva的副標則是「Loans that changes lives」基本概念都是藉由這種借貸方式終止貧窮的生活,所需的借貸金額也不需太高卻能發揮極大的效用,「Your portfolio is their livelihood.」其適用對象是全世界每日辛苦工作以求跳脫貧窮的人們(A billion people around the world work hard every day to lift themselves out of poverty.)不同於以往慈善捐款的概念,微型借貸是種給他魚竿而非給他魚吃的作法,所以是種「投資」而非「捐款」。(They don't want your charity. They want your investment.)

這段說明看似與公益2.0雷同,不過在運作方式上卻展現出了不同的精神,因為公益2.0一開始的設計,是結合公益捐款的機制,將「捐款」作為創業者的「基金」,而創業者還款後就可以促進這筆「基金」持續地用於其他弱勢創業者身上,所以嚴格來說是種「捐款」而非「投資」,畢竟捐款人無法從中回收利息,所以在此最重要的關係應該是創業者代代相傳的聯繫,不同於鄉村銀行個人與國家的關係,或者網路平台上投資人與貸款者的個人關係。即便Microplace基本上也期許微型借貸的機制能讓貸款資金持續借貸給有貧窮的勞工,產生加乘價值以突破貧窮循環。(Repayment of loans and interest from borrowers allows the microfinance institution to make subsequent loans to the working poor, multiplying the value of each dollar in breaking the cycle of poverty.)

相對於鄉村銀行的制度化、網路平台的個人化,公益2.0則制度化地承攬了篩選個案部份的工作。眾多微型借貸的制度,有不同的結構、哲學、大小、服務規模、操作模式,都是為了改善窮人的生存處境,然而這項制度能否擺脫組織社會學的批判:微型借貸的審查制度,其實只能幫助部份有能力提出借貸計畫的人,真正弱勢的人根本缺乏資訊可及性而無法獲得協助。尤努斯讓銀行到窮人中間去雖然提昇了可及性,卻是因為存在著空間基礎,那麼公益2.0的審查機制是否能夠突破這種批評令人十分期待。

最後,微型借貸所維繫的生產機制,要如何改善弱勢者的生存處境?生產所得的利潤必須償還借款、滿足基本生活需求並促進日常生活水平,(Profits from these businesses enable borrowers to repay loans, meet their basic needs and improve their daily living conditions.)儘管不是一朝致富的捷徑,也希望能夠維持生活所需,只是吊詭的是,基本生活需求一向是政治經濟學爭議不清的部份,而微型借貸之所以可能,正因為這是一種在開發中國家實踐生成的制度,一旦置放於全球觀點之下,就不得不承認經濟水平不均的差異,所以絕非徹底改善階級處境的作法。

本文同步發文於:一期一會公益2.0熱血部落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napa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